“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点半点过错,谁没有?别老是用放大镜夸大问题!”
“你也有失误的时候,我都没说什么,大家同事一场,相煎何太急。”
“一点小问题,你直接处理一下不就好了,干嘛退来退去,不要太斤斤计较了,如此较真,你不累啊?”
车间里时常能听到诸如此类的言论,开口即是些先哲圣贤的大道理,不仅冠冕堂皇,言语之间还在道义、格局上尽显高人一畴。实则,不过是有意无意为自己的工作态度不严谨找诸多托词,认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过去的事,没什么大不了。还有些明显是自已犯错,却不知悔改,还能理直气壮,盛气凌人的甩锅他人!
而那些认真对待工作的人,却被诟病为“斤斤计较”。说到“斤斤计较”在很多时候都会被理解成心胸狭小的市井小人,然而就是这种“斤斤计较”在各种明哲保身的处世箴言中未被同化才更显难能可贵,遗世独立,是对自己强烈责任感的初心不变。如果在整个生产运作中,每个工序都有这种贯以始终的“斤斤计较”,就能保证生产链的高质量。
“斤斤计较”分两个过程,先己后人。首先勇向自己“斤斤计较”,少一点自我原谅,不自我宽恕。能正视自已失误,敢向自己伤口撒盐,让痛促使自己痛下决心清醒头脑,错了要认、要有所担当,并拿出具体措施立即行动,主动改过。
初办是样办开发的第一步,长期以来初办的尺寸、做工细节、设计思路等等方面,尺度都放得较宽,只因为一句话:初办嘛,谁能一次做好,小问题下次改,要不怎么叫初办。但技术中心今年对自己“斤斤计较”的“较真”了。4月份,组织“反面教材专题会”,将平时开发样办出现的失误进行总结,以往鉴来,以一个一个的身边现实的个案为突破,进行实际案例分析,相互分享经验,避免样办开发时重蹈覆辙,少走弯路,是自我批评中的自我培训。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惨痛教训换来的,不能因为痛而去掩饰,更要时常拿出来晒晒,晒了才会更健康,才会不断的警醒自己。同时明确提出更高要求:初办须按批办质量做!这是在主动的向自己“吹毛求疵”,对初办问题“斤斤计较”。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能接受的合理的,现在却不接受了不合理了,这种自我“斤斤计较”,也是在顺应当前竞争的需要,如果我们没有主动“斤斤计较”而提升自己,那迟早会感受到客户的“斤斤计较”而颜面无存并失去机会。
对自己“斤斤计较”后才能有底气对别人的错进行“斤斤计较”。2019年格力举报奥克斯空调有质量问题并恶意侵权,今年5月11日尘埃落定,最终裁决奥克斯赔付格力4000万。董小姐在被问及这样同行之间举报,是否是一种恶意的恶性竞争?同理别的公司也有可能以同样的手段对格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进行举报,那就会冤冤相报,伤己伤人。董小姐听后霸气回答:她的举报并不是要将奥克斯往死里整,而是要让奥克斯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希望奥克斯“改邪归正”。同样,格力不怕被举报,因为格力一直以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在挑战自己,自我要求已高于行业要求,制定有更高的标准,格力经得起检验,只有互相挑战才能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劣币不可能驱逐良币。格力因自身过硬,才无惧他人威协。而需要“相煎何太急,相互包容”的人,也不完全是因其大度,往往只是因为自己修练不够,主观上希望别人宽恕自已,放自己一马而不得已的一种城下之盟。
也许“斤斤计较”会有些偏颇,显得激进,不像中庸之道、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样绅士与完美。对已严苛是压制本我,实现超我的精神自律,看起来是自虐,不近人情,但其实是自强,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