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工厂质量管理20多年,工作中用到许多工具,如品管七大手法、客户端要求生产前的SOP、大货完成后对所发现问题提出的CAP等。但我认为,真正起决定作用是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工厂所有部门相关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跟进。
“跟进”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很多问题如果没有“跟进”,即使在早期发现,也无法及时堵截,最后依然会产生返工与疵品。
记得十几年前,在某车间某组查看一款Burberry半胸筒,梭织斜纹布上下级领款,发现梭织布下级领用于上领对肩点记号的剪口打得太深(三分至半寸)。纸样的上领纸口为三分,这就意味着按正常纸口上领,肩点处爆口的风险极高,加上梭织斜纹布易散开的特性,一旦出现小的裂口易一直散开,形成更严重的爆口。我立即找来组长说明问题。组长当即表示承认问题所在,并提出马上让该组两个上领人员在上领时留意梭织布记号剪口过深问题,若有,先用剪刀修浅少许,确认剪口安全后再上领,并现场按她的方法试做了两件成衣,效果也是可以。我舒了一口气,认为也 OK,此事可以了结。然而一周后,该批大货完成包装装箱,正好撞见厂内部 AQLQC 抽箱验该批大货。本着QC人员特有的执着,我打开了其中一箱,把里面四十多件衣服全部取出,拆去胶袋,褪去拷贝纸。检验当时车间出现的领在肩点的爆口问题。结果是震惊,居然有两件领肩骨位爆口,甚至连手指都可以插进。瞬间愤怒,懊恼,羞愧掺杂。要求全批翻查,最终挑出二十六件同类爆口问题!不敢想象若客户花费几千元买的衣服看到这些会有怎样的反应,会发酵到什么程度,到今天还对此事有后怕,耿耿于怀。
上述事件,若能按以下流程跟进,相信不至于到货物快要出口时才被偶然发现,甚至出口的风险。
1.车间中查在上领前查看全部的领(有剪口偏深情况,挑出并按纸样修剪)。2.通知车间/后整的QC,领在肩点位作为一个查验的重点,务必拨开查看,挑出裂/暴开的问题。3.通知巡查QC定期抽检。4.AQLQC抽箱查验时特别留意,若有发现该问题遗漏,必须全批翻查。5.召集相关部门人员(纸样,裁床,缝制,QC)做问题的检讨,制定改善方案,并记录。预防下次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上述领爆口是一值得反思的案例。又比如成衣发现针割,一般第一反应是换针。但换完针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定就没有针割了,可能还要调慢衣车的转速,润湿布料,甚至先给布料制软,每个方法试行之后都需有跟进的动作,确定采取的方法有效。
大货生产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原因找到了,才能制定相应正确的解决方案。这些原因有时很快能锁定,有时需要用排除法,花费一定的时间。但一定要坚持,不断的跟进,就一定能找到原因,制定解决方法。比如半胸筒扁机领款出现扭领(领窝两边长短),我们分析导致扭领的原因有很多——裁片领窝不对称;扁机领组织松紧不均变形或领记号不准;上领记号不对或容布不均;拉领捆手势不均;压领捆手势不均。
这五个点有一个或多个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扭领。作为QC或缝制的组长,主任就有责任,尽快在相应工序的工位查看产品并找到出现问题的工序,及时纠正,防止问题的持续出现。这些都是一个持续跟进的过程。
服装生产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除上述问题之外的其它问题,很多问题不是单靠经验就可以预防/杜绝。二十年前,我曾经拿了件问题衫找时任南泉副总庄先生诉苦“同一问题向车间提了五六次,还是不断出现”。庄先生安慰气急的我说“只要人手做的,就会有问题。QC就有事做,什么时候不会再出现问题?只有等我们从服装行业退休时,就没有了”。现在我对此终于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不断地向南泉QC团队灌输,任何一个订单,大货从裁片开始就需去跟进(尺寸/颜色/手感/形态/表面等),直到完成包装的 AQL检查,安全出口。
跟进,是责任心的具化,是品质保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