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针工艺指的是用织机套针来代替缝盘锁眼工序,在工艺上尽可能以机器代替手工,便于操作、节省人工、稳定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它不仅解决锁眼工序因工人老龄化造成的漏针比例较高的难题,还能最大限度调整和平衡织片与缝挑的生产力。但套针工艺会因剩针落纱的针数而增加织片时间,所以在应用的时候也要将织片产能、成本核算、款式品质等因素进行测试评定,而不是一刀切、随意应用。
我们都知道精益生产改善中有七大浪费,而工艺改善在生产中所产生的隐形浪费有时却会容易被忽略。但工艺改善中的浪费却也因为生产现场的各种因素,导致不能把好的方法发挥出最佳效果。对这种浪费的定义是,凡是不能直接创造出价值或稳定品质的工艺改善动作,均视为生产浪费,也可以理解为实际生产成本没有得到优化。
对于套针工艺运用过程中的优化也能使方法变得更加合理。我们先来说说南江的一个案例,再来说说如何避免优化过程中的浪费。现在南江生产优衣库女装樽领长袖坑条款式,每年都会有返单,所以在各个细节工艺改善必须达到最优化。而织片套针来代替缝盘锁眼工序,也是精益生产工艺改善的典型案例。起初织机更改套针织片,用挂PP线后落纱的方法,时间增加了13分钟之多,也只有节省锁眼工序,却增加了拆纱处理尾针活口的问题,并没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然后坚持改善优化,经过多种方案测试,最后确定的方法是,前膊和袖子用PP线挂套,不落间纱;因领缝圆筒,前后领位因为缝领时会包住,前领正常套,后领用勾耳仔套法;并且所有下片都是采用挂尾针,卷布拉力拉死口的方法,最后整件套针只增加了8 分钟。此套针工艺方法的优化,直接让缝盘省掉锁眼工序,挑撞节省拆纱工序,织片减少间纱用量;由于没有锁眼,所以挑撞工序线头数量也减少了,整体一打节省大约4元的成本,并且还大大的降低锁眼漏针、挑撞线头的品质问题。
那么,有了成功的案例,我们也就能把好的工艺改善在大货生产中常态化,变成基础的标准做法。当然这套针工艺最大的难点是在织片,因为遇到特殊毛质,大部分的做法都是套完针再落间纱,因为较为稳定。但是,如果套完再落间纱,那么就只能单纯以织片时间来换取缝盘锁眼工序,并且还增加了处理活口的工序。从成本角度来分析,不管什么款式,这种做法也就失去采用套针工艺的意义,因为它会增加成本。
南江现在在运作的一款人造丝毛质,就遇到这种情况。套完针不落间纱的话,极容易掉片、剪刀积纱、副罗拉卷纱等问题。然而经过画花师傅和车间师傅的深入研究和改善,这些问题都能有效地解决。掉片是拉力不稳定造成,是副罗拉卷纱问题引起的,而副罗拉卷纱是由剪刀装置积纱引起,那么其实问题就好解决了。只需调整开针位置,减少引线长度,并合理使用副罗拉的开关和速度;然后要求值机员及时清理剪刀装置的积纱,就能有效的解决。所以不管粗针、细针,还是特殊毛质,只要使用套针工艺方法的,我们都会坚持做到下片挂尾针卷布拉力拉死口,不落间纱的做法。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套针工艺的使用。一种是必须使用的,如四平胸贴剩针少,套针时间也少,能有效避免锁眼漏针、挑撞线头难勾、欠美观的问题。一种是不能使用的,如剩针针数较多,套针时间一件超过15分钟的,套针增加太多织片时间,反而会成本增加;而且套针时间太长,机头“炮仔”连续长时间高频率弹跳作用,因温度偏高而导致“炮仔”损坏率大幅度增高,违背了工艺改善的初衷。
最后要说的是,工艺改善是需要寻求最佳优化,它要围绕降低成本、稳定品质为核心不断地尝试改善,才能有效的让工艺改善以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品质和降低成本。不断尝试改变固有的作业方式,让其成为常态化的作业标准,这是控制好生产成本非常直接的方式。我们最怕的是用传统思维和经验,为了方便,没有深入测试,而采用一刀切的做法。最后没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浪费成本,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好的做法。工艺水平是生产成本的底线,如何做好改善,对成本控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