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需要仪式感

南风文苑      广西南达 殷少华

       宗教是极具仪式感的。我到教堂中感受过,安静和谐的氛围、悠扬庄重的音乐、娓娓道来的布道……这一切,带给我一种触及情感的心灵体验。

       我们的生活已经缺失仪式感太久,大量传统的仪式被视为繁文缛节,“直奔主题”倡行天下。而我在想,仪式感在人们所谓“火热的生活”中真的如此不堪吗?真的是百无一用的形式主义,根本不值得现代人重新去认识和拥有它吗?

       不管你承不承认,仪式感是宗教“教化”生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一个信教者如果没有“宗教仪式”对他们的心灵体验必然不是丰满的。特别是在当下,伴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需要一个宁静、和谐的空间氛围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感受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使人们在紧张和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种精神的归属和慰藉,而宗教提供了这样的“服务”。不仅基督教如此,儒释道同样如此。还记得以前小时候,入学的时候要拜孔子,过年的时候要正儿八经的给长辈“拜年”,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清明节要慎思追远……现在,一切都被简化了,生活的趣味也因此少了许多。

       所以我经常在反思,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缺失了什么?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是不是应该从传统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仪式感真的是需要的。当然,我们需要的仪式感应该是沉浸式的,每个人可以参与进去的,而不是假太空。现代男女结婚,更多的是选择裸婚、旅行结婚,而老一辈更希望有个结婚典礼。因为这样正式的典礼,在亲朋好友面前的郑重许诺,会让人对婚姻的责任有更深刻的体会,而每一位嘉宾的参与和见证,也是对新人的最好的祝福,形成情感的深度互动。我们在参加了一场感动或是感人的婚礼后,经常有感悟,那是婚礼的仪式感触动我们了。

       当效率至上、“直奔主题”式的生活和工作大行其道之下,人们仍然怀念被视为“形式主义”的仪式感,是因为如果没有必要的仪式感,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与动物一样,被无穷无尽的欲望驱赶着,不会用一种仪式去铭记或是分享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和瞬间。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就算再平凡的小事,如果你带着仪式感去做,往往能够对抗生活中的平庸。不信你试试,一定会有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