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封面
正文
诗画的生活

专刊      太和南源 薄荷糖

7.jpg

秋  声

李郁竹

金风玉露好秋情,捻句吟来韵律生。

飒飒梧桐窗下舞,织织蟋蟀草间鸣。

小帘垂阁伊人静,纤指抚筝新月明。

一卷诗文逸情致,红尘名利不堪争。

   李郁竹,女,安徽省太和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安徽诗协女工会理事,安徽省散曲学会会员,安徽青年美协会员,阜阳诗词学会理事,太和诗词学会理事。

  初次接触她是因为《南益管理通讯》上的一幅水墨画,后因她的文章《昙花尚能一现,人生何必拘谨》中一句“为什么不努力做最好的工作,过更优雅的生活”,让我有了想去深入了解她的冲动。初次见她就觉得气质出众,一个有气质的人身上是有磁场的,不需要哗众取宠,不需要夸张的言语行为,只要安静的站在那里,便惊艳了旁人。饱腹诗书、气质如兰、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词汇仿佛因她而生。

  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的本名是李翠侠,李郁竹是其笔名。她说:“特别喜欢竹子,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有气节和虚心,是竹子可圈可点的品格,且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做人也应该像竹子一样,为人谦逊虚心,做事能脚踏实地。”

     郁竹姐于2011年4月加入太和南源。第一篇文章《我爱你太和南源》在投稿后马上被刊登在《南益管理通讯》,她也因此成了通讯组的一员。

     她自进厂以来一直从事政务后勤工作。她常说,是公司给了她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她要珍惜机会,把工作做到最好,为同事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保障。因此,她多年如一日,以爱岗敬业的积极与热情,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她与同事们和睦相处,有快乐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解决。当问及在工作或者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如何排解时,她告诉我——安安静静地坐上两三个小时,写一首诗亦或是画一幅画,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因父亲和姑姑均是教师且喜欢书法,她受家庭影响,很早就对诗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告诉我,真正开始接触水墨画是在2011年,由于孩子升初中了,怕看电视、玩手机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就买来一些画册、书籍,孩子做功课时她就写诗练字,画水墨画来充实自己。她最擅长画牡丹、蝴蝶。一朵朵牡丹在她笔下盛开,时而雍容典雅,时而端庄贵气,时而又妩媚百态;她笔下的蝴蝶更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一会儿在空中翩翩起舞,一会儿又悠悠落在花间……她笔下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那么生动,完美。

     除了作画,她还有另外一个闪光点——作诗。她经常会向一些本地报刊投稿诗文作品,喜欢写诗的她还参加各类诗歌创作大赛,目的不在于拿奖,而在于学习交流,从比赛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2013年,她刊登在《颍州晚报》上的诗文引起了诗词协会张震先生的注意,便邀她加入太和诗词学会,自此,她在诗词的路上越走越好。

  她的诗歌大多取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我喜欢有诗可写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很惬意。”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发生的事情,她都认真创作成诗歌,以做记录。诗词对于她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郁竹姐觉得写诗即写情,不管是古诗还是自由诗,最终要的是有感而发。花草树木、石头小溪皆无情,但我们可以赋情予它们;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悲欢离合、人情冷暖,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尽在其中,她把对平常生活的感悟,变成优美的诗词呈现出来。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时间去品味诗词所带来的快乐。然而郁竹姐却能在闲暇时,携一本杂志,泡一杯浓茶,简单轻松地作一首诗词,细细地回味。亦或是展一卷宣纸,挥笔泼墨作一副喜爱的画,把寻常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靠的不是金钱,而是一颗从琐碎生活里发现诗意的心。

  闲聊中,郁竹姐也感概现在的年轻人一有时间不是刷视频就是玩游戏,其实应该多利用空闲的时间去学习,多读读书:“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知识和展现才能的过程,要洒脱,要精彩,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她说,人活着就是要有梦想和方向,有了方向就去努力,有了梦想就有动力,努力把它做好,勇敢迈步向前闯,迎接属于自己的“诗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