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封面
正文
质量观是企业生存之本

南风文苑      太和南源 李孟平

       肺炎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要求生存、谋发展,其中的关键,便是坚守住质量生命线,将质量观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

       质量第一,满足需要。客户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在信息时代,任何生产及质量状况都能体现为客观数据,成为客户评估供应商的重要指标。以美商的市场投诉及疵点率要求为例:如果一年内出现两次投诉,则可能直接取消供应商资格;一旦产品上一季度的验货疵点率超过5%,客户会立即发出警告,追责供应商。因此,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做到质量为先,从始至终能够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应成为企业持之以恒的发展目标。

       重视原材料和设计,加强源头管控。原材料和设计是生产的第一梯队。企业应将80%的质量管理精力放在原材料的检查和筛选,设计的优化和风险评估上,以预防为主,将不良隐患消灭在设计之初,避免给大批量生产带来“天生的缺陷”。以质量著称的德国制造就遵循着这样的生产理论:“靠检查来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检查本身不会改变产品质量。只有搞好设计和制造这两大环节,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善各工序生产流程、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应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管理有为,各级管理人员应明确企业的质量目标,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做出示范,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进质量工作。其次要全员参与,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关责任人履职到位。因此,如何培训各部门主管的质量意识及提高品控能力,进而将品质管理细化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当中,应成为企业管理层不断思考、积极落实的工作任务。持续改进整体业绩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基础,质量管理者应不断主动寻求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改进机会,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数据化管理,尊重人性。传统制造业依赖大量人工,而现代企业则更多仰赖数据化管理。真实的数据既可以定性反映客观事实,又可以定量描述客观事实,给人以清晰明确的直观概念,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促进管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有效决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数据化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运用,是通过质量数据分析,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发掘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达到最终完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除了关注数据外,质量管理也要关注人。人的质素和工作态度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德国人做事严谨,他们的产品质量就相对好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持续发展和提升质量,应解决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充分尊重一线员工,设置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建设令员工产生骄傲、认同感的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打铁需先自身硬,要应对外部挑战,企业全体人员就要树立明确的质量观,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以优良产品赢得客户信赖,奠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强基硬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