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至简只能勤,效益至强只有变!”这是我们南江公司缝挑查主任苏丽颜的真实写照。苏丽颜是南安人,由于生在七十年代末的普通家庭,所以从小就养成勤劳的习惯,跟她接触久了的人都会感受到她自强的性格,所以我们都称她为“大姐头”,她以强大的工作热情及工作能力,引领着南江缝挑查这艘大船乘风破浪,这样的称呼也是我们团队对她信服、敬仰的体现。
2014年,南江公司迎来缝挑查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非常急需一位能力全面的管理者,机缘巧合,曾在集团内服务多年,后因个人原因不得不离开的她重新走入了南江领导的视线中,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加入南江大家庭。那时候正是缝挑查改革使用吊挂生产线的第一年,万事开头难,能不能快速推行、马上落地、产出效益,这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考验人的一个时期。在厂部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改善,南江缝挑查这艘大船得以扬帆启航,在品质控制和生产效率都创造了佳绩。
缝挑查吊挂生产线刚刚开始运作时,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吊挂线的工序拆分、生产平衡、目标设定、快速转款、工艺要求指引、瓶颈工序、员工工序安排分配、多款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纷纷冒头,而因为是第一次推行,各级管理都没有实战经验,压力也就接踵而至。
由于刚到南江,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不熟悉,又将面临吊挂线运行生产,她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也更加勤奋努力,每天都加班到很晚,了解员工产量,在机台下逐个了解员工技能水平,一边还认真学习吊挂线的规则和操作指引。别人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熟悉的工作,她一个半月就熟悉了,甚至在吊挂线试运行前,就已经将自己的计划部署好了。
新的生产模式要推行,还要做好员工的引导工作。刚开始,员工是很排斥上吊挂生产线工作的,怕分配到不好做的工序会吃亏,她就不厌其烦地给员工做引导,讲解其合理安排能产生的效益,挑选一些员工技能可以搭配的组合在一起,尽量消除大家的顾虑,保证收入。后来大家看到吊挂线工作效率更高,收入也跟着上去了,就都很配合生产的安排。现在每天员工下班后,她还是会留下来分析每个人的产量、出勤时间,定好每个工序的目标产量后,再为每个人定一个合理目标产量,作为调节吊挂线的生产平衡的风向标。
她坚持开早会,每天上班时就告诉员工昨天的完成情况、返工率,今天的目标产量、品质注意事项。每次有新款大货时,她都跟着员工完成3件大货办,看是否有工艺难点,或有工艺改善的地方,并与IE组探讨改善方法。在吊挂线转款时,她总会主动查看班组长对工序、人员的分配是否安排合理,并在线上做工艺指导工作,直到品质与线平衡稳定。正是这样子一刻都停不下来的勤劳,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顺畅生产。我们总亲切的称呼她“大姐头”,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缝挑查品质的稳定,离不开“大姐头”勤劳的工作。
走在我们南江厂区,一个个宣传栏,都在宣传我们集团的理念,在生产上来说,“高效、创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在跟她工作交流与配合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她对这两个词的认知是深刻的。就拿今年的优衣库女装樽领这款大货来说,这款是翻单款,南江生产线已经有几十万件大货的生产经验,之前还提出织片套针代替缝盘锁眼的工艺创新方案,22人的吊挂线产量由原来1000件提升到现在的1300件。但是她并不觉得已经完善了,还在想办法做提升。在生产线上与优秀技能工的工艺研究过程中,她发现此款大货全件织2X1坑条,缝盘上袖埋夹刮2支边,而之前大货生产中,员工在刮第二边速度会特别慢,所以她提出把第二边的开针由原来的2 2 1 1改善成2 2 2 1(注:开针对齿,1代表面针,2代表底针),这样子一来就好比在刮单边一样,好做,又不容易错。通过在上袖埋夹工序的改善,让70%以上的员工不停盘作业,产量又由原来的1300件提升到现在的1600件,并且返工率也下降了1.5%。
在别人眼里,缝盘工艺技能无非就是刮边、推边、笠吓栏、盖吓栏、蒙衫身等一些简单动作的变化,但是在她眼里不是这样的,边针松紧、边针织法、间纱织法、间纱字码、放眼、记号做法等等都有着改善的空间,哪怕是多一转间纱她也认为是需要也可以改进的“问题”。正是她这种强烈的精益求精的理念,感染着身边的人,现在缝挑查车间的员工一发现异常就会提出,就算不能改善,丽颜也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并且鼓励她们。
在南江团队文化的建设中,正是有着很多像她这样一种“大姐头”的精神存在,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正能量。一个团队要是没有精神做支撑,也就等于没有灵魂,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正能量的精神来支撑,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才会不怕任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