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走进南源缝挑车间,总能听见“小兰,来教我怎么缝”“小兰,来看我缝得对不对”的声音。她就是缝挑车间一组的组长——黄小兰。
1994年,黄小兰来到了南源缝挑车间,做了一名缝挑工人,那时她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由于她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性格开朗,加上对缝挑技术刻苦钻研,后被提升为车间的缝挑组长。成为组长后,黄小兰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她知道,作为组长,尤其是生产第一线的组长,没有过硬的技术,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是很难服众的,所以要搞好班组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
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每来一批新款式的毛衣,黄小兰都细心研究缝挑资料,琢磨缝挑要求,提醒工人们在缝挑过程要注意的问题。争取做到万无一失,尽量减少工人的“回头”。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生产上,黄小兰对车间安排的目标任务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对车间的整体运作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提高缝挑车间的生产效率,2013年初,厂部给缝挑车间安装了“衣拿智能化吊挂系统”。笔者认为,自从缝挑车间安装了吊挂系统,缝挑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组长却更加辛苦了。
因为在流水线上作业,已不同于以往那种旧的缝挑方式了。以前工人在收发处领完货,组长教工人怎样做,把缝挑工序的缝身、缝领、埋夹、等工序及注意的要点一次性的都教给你。把工人教会了,他们就可以自己单独进行操作了,有点那种自己“单干”的意思。做货速度快慢都由员工自己控制。换句话说,组长把工人教会了,自己就可以“轻松”一下了。可现在做流水线就不一样了,现在做一批货,组长首先要做好统筹安排——要考虑哪些人适合缝身、哪几个人缝领快适合缝领,还要考虑他们的质量和效率等因素,然后做好具体的分工,各工序之间要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流水线的线平衡。
缝挑车间现在一共装了三条吊挂线,黄小兰负责其中一条吊挂线和线下一些员工。虽然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依然对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为了更快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技巧,黄小兰还利用工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为自己“充电”,学习了不少电脑方面的知识,现在能熟练的操作吊挂线的生产了。
黄小兰作为一名组长,除了教会工人生产技能外,还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她们,了解她们,她知道只有与工人面对面、心连心才能懂得其所思所想、所喜所忧,只有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敬重的心,无私的心,才能把一个班组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辛勤的付出得到大家的肯定,黄小兰良好心态与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身边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