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产前会会要开 还要开好

时间:2024-11 作者:本报评论员
分享:

       产前会作为品质控制的前置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集团,开产前会是老传统了,但是在节奏快、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我们也要对现有的产前会模式进行提升优化,使之更加适应当前的生产运作需求,为产品的优质高效提供有力保障。

       好的产前会,一定要有深度,要触及实质。产前会一定要及早开,越早发现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瓶颈,也才能更快地去疏导和解决,确保后续大货生产的顺畅。这就需要在会前“强准备”,每道工序负责人都要亲力亲为做好首件办,方可在复办过程中发现本道工序的技术疑点、难点,并找出解决方案;确认相关资料信息是否准确、充分;拟定有针对性的会议议程,确保每个议题都能得到充分讨论,并有专人跟进记录;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提前告知议程。

       在会上“强互动”,不仅要通报各类信息、强调注意事项,明确各工序的任务、标准和品控要求,更要激发团队成员的思考,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提出疑问和建议。产前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去探讨如何根据衣服的特性和制造工艺、质量要求,对流程进行优化调整,要研究遇到卡点时各个工序如何互补互助,解决问题。例如缝盘的难点卡点,是否可以通过织机改善来突破;后整操作的困难,可否通过流程优化来提升;现有工序流程怎样调整,更能高效顺畅?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更全面地识别潜在风险,制定更为周密的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措施,避免生产中的意外和延误。

       会后更要“强跟进”,将会议内容形成详细的纪要,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建立跟踪机制,确保每项决策都能落到实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产前会还应覆盖到出货后,要对本批大货的总体生产情况进行复盘,回顾产前会的效果,不断优化流程,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好的产前会,还要有温度,要以人为本。大家开诚布公、双向沟通,不仅能确保所有参与者对于产品要求和生产过程有共同理解,协调好各工序时间和人员配置,还能增进团队间的默契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此外,产前会的温度还应体现在对一线员工的关怀和指导上,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升他们的技能、支持他们的工作,让员工看到产前会对于减少返工、提高效率、保证品质的直接影响,从而内心真正认同并积极参与。

       面对紧迫的货期,只有开好产前会,优质、高效才有可靠的基础,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像今年表现突出的南江、南益电脑等公司,都将开好产前会作为应对旺季生产的重要措施,从成本角度看,有关人员短暂碰头、解决关键问题,或许只是几分钟的准备,几句话的时间,就能为公司节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是一项极具效益的投资。从长期效益来看,只有把产品质量做好了,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户和订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