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挑起舌尖上的万里华灯

南风文苑      南晶 小 炸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习总书记提出保大国粮仓,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啊,进入2020年,百年不遇的大疫情,加上洪水,蝗灾等因素,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说到粮食,我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袁隆平。在2021年5月22日13时7分,袁隆平先生驾鹤西归。可我们未曾忘记过他。真正的奉献者,在仰望星空时也不忘关注脚下的大地,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耕耘者。当他还是教师时,他就为了能让中国人吃上饱饭,顶着压力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当他名满天下时,他仍专注水稻研究,不断研发新技术,他以耄耋之躯追逐着自己的水稻梦,只为让更多人吃上饱饭,不再挨饿,对于袁隆平来说,“禾下乘凉梦”就是他一直在追逐的繁星。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做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五十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袁隆平先生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沙漠水稻,再到超级稻,袁隆平一次次突破极限,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这份至关重要的事业中,身为“90后”的袁隆平信心满满,初心不改,以满腔热情持续为维护国家和世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虽淡泊名利,却让所有人远离了饥饿,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而当今社会却有人没有感念这些食物的来之不易,把这些劳动成果抛掷脑后,肆意浪费,大肆挥霍着粮食。人类与粮食同行的路上,有辛苦有感动,更应该对粮食有一种敬畏之心。感受这大国的底蕴。

  纯白的米,正如儿时稚嫩的心,每一粒米都蕴含着一个清透的世界。粮食,是土地的主人它们受雨露滋润,得天地精华。世世代代,孕育着华夏之大国。著名作家葛亚夫曾作此言:“粮食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口舌之快,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五谷杂粮在手心氤氲着阳光的暖,煮熟的米饭飘散着稻谷的香气……粮食,也有生命,也有灵性。

  中国的饭碗,应靠着14亿人民勤劳的双手共同端起,九百六十万公里的辽阔雄鸡寸寸山河寸寸金,在这中华的大地上,我们背灼天光,一寸寸扶起希望的禾苗,挑起舌尖上的“万里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