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几次与泉办、兄弟厂同事们一起外出参访,实地参观晋江几个知名大品牌企业。参访的过程,让我不断反思,这些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自动化智慧柔性生产改造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改善提升的实践和成果,于我们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很显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车间一角一隅、一事一物的照搬或模仿,而是要通过所能参观到的车间、所能咨询到的知情人,努力探寻这些表象后面所蕴藏的深层次的、共性的原由和精髓,并以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
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将自身置于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趋势之中,从全局上重新分析和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借助自动化、数据化改造和管理工具,致力于企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而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建立一个长期持续有效的竞争管理体系。
体系的重点有二,一是导入自动化智慧柔性生产线软硬件,使企业效能得到质的提升,以适应新的竞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各工序、各部门贯穿起来,使 各项数据更加实时化、透明化。通过生产线产生数据,通过数据管理和调整生产线;二是在引入先进装备的同时,通过应用IE技法,提前做好工艺研究、设备调试、模具开发、流程排列、工序分配、员工培训等工作,确保少量多批次的各款效率的提升。
在行业从业人员减少、人工成本急剧攀升的大环境下,这一系列的改变既降低了部分工序的操作难度,也减少了一线员工用工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降低成本。
我们知道,有时通过购买新装备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期内赢过竞争对手,所以只要有资金,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购买设备的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就像2008年后,国内毛衫企业纷纷大规模采购电脑横机那样,都想通过新购电脑横机来实现对对手的超越,由于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了这个策略,反而导致了短时期内由设备更新带来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还需要构建长期持续有效的竞争管理体系,但是持续竞争力却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做到的。因此,我们在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中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班加点赚钱养家糊口的时代已过,现代人除了赚钱还想要有自己的空间、有时间享受生活。我们做为代工的生产厂,在这大形势下,面对来价低、成本高的现状,面对质量越来越高、交期越来越短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对此做出恰当的反应和调整。质量是生命、交货期是灵魂!我们从传统的手摇机、传统缝盘(全件缝)、后整演变为电脑横机车间、缝挑吊挂流水线(分科作业)、后整吊挂流水线,也是质的提升,可这改变还远远不够,还有提升的空间。
以现阶段,我们正在推行的精益生产为例,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经验,深化现有的各项工作。推动和落实精益生产不能只是口号,必须是由上而下全方位贯彻进行。从而缩短生产流程和无效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奠定基础。
推行精益生产,确实推动缝挑、后整吊挂流水线运作以缩短流程,做好生产统筹,应用IE工具做好生产计划,善用系统数据落实目标管理。持续优化现有的生产流程,持续开展技术改革、化繁为简,持续做好生产计划及安排,持续做好产前研究、产中跟进、产后总结,应用IE建立建全标准化动作、看板管理,善用系统数据,分析、落实目标管理,努力使各工序各部门的各项工作和数据连贯化、透明化。
在行政后勤方面,硬件上要与时俱进、逐步更新硬件配套设施,适应员工的需求,例如员工宿舍、康乐楼的配套设施。在软件配套方面,要搞好企业文化宣导,利用晚上、周末、节假日开展文娱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增强凝聚力。
唯有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全局规划、从细节上着手,持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稳定产品质量,努力实现生产线节奏均衡化和高效运作,逐步减少员工加班时间,提高员工收入,确保稳定的生产力,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满足和超越客户的要求,形成一个持续有效的竞争管理体系,进而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