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刚进南泉制衣有限公司时,陈海清才18岁,这是一个充满活力求知若渴的年龄,时光如流水,转眼七年过去了,他在南泉也收获了许多。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七年来陈海清赢得了五车间从主任到员工的一至好评:为人勤劳、能吃苦不怕累,乐于助人。
陈海清是五车间第二组的车工,他为人很随和,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问他,他都会尽自己所能,把他这些年在南泉打工的经历和工作经验分享给你,这一天我随口问了一句很多做男装打筒底员工的心声,“海清,你经常做男装打筒底这道工序,而且每次你在做这个工序时都会被留下来做很晚,有时还要加班加点地去做,从内心来讲你觉得累吗?”听到这个问题,他先凝视着花样车的机台上,用手轻轻抚摸着一个打筒底的模块板,然后回过头来笑了笑,对我说:“冬福呀,生活就象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它会哭得更伤心;你对它笑,它就会笑得更灿烂”。“对于工作上的苦与累,是想,我们不是富二代,家里也没有金矿,想过上自己认为的好生活,还不是要靠自己的打拼?如果一个年轻人出来打工,又怕苦又怕累,那还能有什么前途呢,世界上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况且,现实中比我们更加辛苦的人还多了去了,不是有句话叫苦尽甘来吗,我想,只有年轻时多努力、多吃点苦,才能更好品味以后日子的甜。所以,现在这点辛苦都不算什么啦。”是呀,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平时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计较得失的好品德。
七年来在同事的眼中,陈海清是个能干的人,在组长眼里,他不但是对工作负责不怕吃苦,还能主动地去帮助他人,是组长的好助手。
同事小明跟我讲了件事,他说:“前年刚进厂不久,组长分配了他比较简单的活儿做,拿了一大堆袖口来剪,在组长讲解了方法要领和要求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难,但是一做起来,不管是从速度上还是准确度来讲,都达不到组长的要求,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陈海清走到我我机台旁边,告诉我他以前是怎么做的。还手把手教我他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对准螺纹,五件一剪也就是一次剪十条,要注意手不要拉动,剪刀要保持与布垂直。我按他说的做了,慢慢地就做熟练了,比前面做的不仅快了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组长再次来到我面前时,有些惊讶,“这么快做了这么多,你做得不错”。
得到了组长的表扬,我心里非常高兴,也更感激那位主动辅导我的老员工,我指了指前面6号机台问组长:“那个男生是谁,在他的指导下我才掌握了这个工作的方法”,组长说“他叫陈海清,在南泉工作六年了,算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傅了”,从此,我和陈海清就成了好朋友了。
听了小明的一席话,我对陈海清的印象更深了,这些年和海清的交往中也常听他讲“一个人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勤奋,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成功没有捷径,也没有什么秘诀,唯一的办法就是摆脱浮躁,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生活中、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但这也是我们年轻人的人生中的不可少的历练。”我想,海清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因为如此,陈海清在今年年初的“优秀员工”评选中,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肯定,被光荣地评选为南泉公司2018度南泉公司“优秀员工”,我也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也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