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读过许许多多的诗句,但唯一让我记忆犹新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是作者登临黄鹤楼,乡愁油然而生,而即景生情、诗兴大作,随口脱出,写就的千古名篇,以其写景之美,写情之真,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那年冬天,我亲身登上黄鹤楼,亲眼看到那壮观山川景象,感受“日月长、天地阔”的浩瀚意境,在心中赞叹不已,对诗句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和体会。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大家子参加完表姐的婚礼,见仍有闲暇,就相约游览黄鹤楼。黄鹤楼在武汉的老城区内,旁边是高楼大厦,在现代化的建筑掩映下,能看到属于古建筑的一角飞檐。
下了车,是一条很长的通道,有些小摊贩在做生意,有两个打扮成孙悟空的人,拿着金箍棒在表演,四周围满了拍照的游客。进入黄鹤楼,家人都分散开去,有的进入楼里,有的到背面参观,我和表哥、表姐三个人一起慢慢走,观看周围风景。
当我走到黄鹤楼楼下,眼前所见让我惊呆了——周围都被山围绕着,唯独只剩下黄鹤楼在此处,那天空白云飘逸着,正是诗的前半首“昔人已乘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绝佳写照。
站在稍远处看,黄鹤楼共有5层,映入我眼帘是楼上“目极天楚”四个大字,无论是字体,还是句子的意境,都非常阔朗。在楼下的广场上,摆了两张画,一张是君王画像,还有张是个女子跳舞画像,是专门提供给游客拍照的,我和表姐觉得新鲜,就美美在那拍了几张照,也算是留下点纪念。
广场旁边有个帐篷,可以供游人休息用餐。帐篷的右边有个小台阶,沿着台阶上去,就是放了大钟的台子。游客可以交钱上去敲钟,旁边会有工作人员,每撞响一次钟,都会说上一句美好的祝愿,游客们还可以把钱币投进去,算是许愿。虽然去敲响钟的人并不多,但还是有很多围观者。我们看了一会,就准备登黄鹤楼了。
因为游客众多,所以楼外围的通道,总是挤得满满当当。跟着人群转了半圈,我们发现了一扇门。走进门里,原来是一个挺大的展厅,布置着各种和黄鹤楼有关的文物,还有每个朝代的诗人所作的关于黄鹤楼的诗,真是别有雅致。展厅周围都是壁画,我全都认真看了一遍,每遇到熟悉的或者写得好的诗,都会发自内心的欢喜。
本来楼梯就很窄,可还是挤满了人,就算是在冬天,我们还是挤出了一头汗。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往上的决心。第二层同样有展馆,其中记述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有两幅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另一幅是“周瑜设宴”,身处其中,似乎自己也成了历史中的一份子。第三层的展馆内置雕画唐代名人壁画,第四层则是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我当时就在想,这要值多少钱呀!走出展厅,向周围眺望,近处,楼下的游人就像小小的蚂蚁,迷你了不少;远远望去,无边无际的长江在天际流淌着,一些小小的船点缀在江面上,不由得让我想起李白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因为时间有限,我和表哥表姐又上了一层,这是第五层,也是黄鹤楼最高的一层。刚走出观景走廊,就感觉有一丝薄雾笼罩着,挡住人的视线,让人像走进了仙境,也像是穿梭了千年的时空,回到了历史之中。进入到屋内,里面陈设着长江万里图的长卷和壁画,同样非常壮观和精美。
依依不舍下得楼来,走出门外,看着热闹的人群,有种“回到现实”的感觉。亲戚们都在拍照留念,嫂子拿着相机让小侄子摆造型,于是他就摆了好多逗比动作出来,特好笑。走下台阶后,便看见前面有一个水池,上面装饰了两只栩栩如生的仙鹤,映着“黄鹤楼”三个大字,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拍照。
走得累了,大家就上了景区游览车,准备离开。一路上经过了大大小小的山坡,山坡上栽满不同种类的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真是一个清净又美丽的好地方。
天色渐晚,我们在车站等很久,才等来一辆公交车,车子随着逐渐黯淡的天空慢慢地往前行驶……
这次游玩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人间仙境,非常有趣,也很怀念,特别是站在黄鹤楼高处,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更是让人记忆深刻。不过因为去时是冬天,没能感受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的美景,还是有点淡淡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