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 做了 做好

管理论坛      南益电脑 岳瑞卿

     曾经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主管交办一件工艺事务,待成衣完成后,主管対效果不满意。他在分析具体原因后告诉我,做毛衣不能停留于“做”,也不能满足于“做了”,更要追求于“做好”,做任何事皆要如此。这番话,在我脑海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是一个过程。“做”是“做了”的基础,是“做好”的前提。“做”是硬道理,不做就不算履职就不会有成果,也永远享受不到做事过程的愉悦和成事之后的成就感。

       想起多年前一位同事,他每天心情都十分愉悦。问之何故?他说:“每天每份工艺单标志着将有成千上万的人购买,也等于认同我的工艺,多希望订单越多越好。”可以看出他在“做”就如同是播种希望,同时享受着成就带来的愉悦。

  “做”与“做了”有本质的区别。“做”是进行时而“做了”是完成时。“做了”是相对于某个时间而言的。

       比如工作中,平时忙忙碌碌,但不见成果,或是做了但交期已过;或是质量检验不过而超期等,就意味着,你是“做了”但别人已经没有时间在你“做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深化。

       “做了”也等于白做,有些事情是经过部门多次反复,听取方方面面意见逐步完善的。所以“做了”就要有时间概念,需要有团队意识、整体观念。

  “做好”是“做了”的升华,是做事追求的目标。“做好”的标准是什么?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孔夫子曾经说过:“在其位,谋其事。”

       我理解为工作中不仅要明白为什么做,怎么做,还要弄清做好这件事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谋。有的工作你“做”是“做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要真心,就是要对所承担的工作质量高度负责;要用心思考如何提高“做”的质量,思考与做好这件事有关联的问题;要尽心,就是要投入,竭尽全力。

  做、做了、做好,是做事的三部曲,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检验。

       要有做就要做了,做了就要做好,做不好不算做了,做不了不算做的心态,不断地提升履职工作的质量,我们都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