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出口企业经营更是举步维艰,无论是从世界大环境的风云突变,或是从国内用工环境如履薄冰,都极具挑战性。适者生存,适应环境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自己,开拓思路,锐意改革,切合实际,精准改善。
改变,从自我开始。面对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必须立足本岗,转变观念、转变思想。今年开工初始,为了让全体管理职员能够紧跟行业脚步,厂部成立培训小组,组织生产一线基层管理即组长、收发员等人员进行岗位职责、生产计划及件数管理、IE管理、沟通及执行力、6S管理、人事及考勤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岗位职责培训就是让管理人员深度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对照岗位职责,就像对着一面镜子,能清楚地照出自己问题、缺点。敢于大胆剖析自己,正视问题,才能够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名合格、称职的管理人员。
通过对6S管理的学习,使大家彻底明白,6S管理不是为了应付客人验厂检查的“负担”,而是真真正正规范企业运作,使企业现场生产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整理”简而言之就是清楚知道本部门现场生产所用的资料、物料等,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不需要的要马上清理,如已完成批号的资料、毛料、废片及各种辅料等要及时清理出车间,这样一是避免占用有限的生产空间,二是避免工人用错毛料及辅料,减少出错的机会。
“整顿”即将需要的物料按规定的位置摆放并加以标识,这样科学布局、一目了然的工作现场,既可以消除寻找物品浪费的时间,又可以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使员工处于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车间现场清晰的标识,管理及员工可以快速、准确了解各批大货的生产状态,进行精准生产,极大地降低生产中人为差错。
“清扫”要求将工作场地进行彻底的清扫,保持工作环境的洁净、美观。干净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产品的污渍、肮脏,稳定质量。
“清洁”则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形成制度化,大家依照制度,遵照执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整洁、持久、稳定的工作环境。
“素养”就是顺利执行6S的要求必备的素质,员工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人自觉遵守,按规则办事,造就一支优秀的团队,充分体现南益的“和谐、勤奋、求实、进取”的精神 。
“安全”即树立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责无旁贷。沟通与执行力,则体现出公司的工作氛围,处理、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员工间的凝聚力、向心力;良好的沟通,大家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快速反应、减少扯皮,积极主动,使企业文化良性发展。
高效的执行力,是企业战胜一切困难的保障,执行力问题是领导干部管理素质的问题,首先要有良好的决策,量体裁衣,要选对做事的方向、做事的人、做事的方法及足够的资源、适当的权利,才能确保执行者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任务;其次,取决于良好的领导,定目标、定措施、常检查、常指导、跟进度、跟效果、少埋怨、少指责,提醒在先、跟进在前,切莫事后诸葛;再次,取决于过程的控制,良好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过程控制,细节决定成败。
改革,是企业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必经之路。向管理要效益,向生产要效益,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因素,如推行质效考核制,既可提升企业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又可以通过奖励措施挖掘员工的潜力,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企业与员工双赢;鼓励技术革新,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以机器化生产替代手工操作,每批大货在生产前一定要精准评估各生产工序的难易点,尽量把难点及人工操作难以控制的问题点转换为机器生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简化生产工序,缩短生产流程,减少重复环节,减少多余动作,每批大货的生产流程并不是完全的“复制版”、“粘贴版”,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现场灵活调整,使生产更为畅顺。推行IE管理,从办房做起,带动整条生产线,严格制定各工序标准工时,建立详细的数据数据库,各批大货的生产呈可控制状态,便于制定生产计划,使各批大货生产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手势,使各工序生产操作处于最佳可控状态,从而达到改善效率、成本、质量的目的。
改善,尤其是持续的改善,意味着每一个人、每一环节连续不断的改进,从管理到工人,都要一起努力。持续改善是企业竞争成功的关键,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让改变、改革长久化,效益化,才能使企业不断自我完善,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在当今越来越恶劣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一样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变则通,通则顺,顺则适。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浪费,我们要有识别、分析、正视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勇气与能力,这也意味着企业要随时寻找自身的弱点、弱项,详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创新改革,提出客观可行的解决措施,同时提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与手段,并迅速落实最终达到持续改善、改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