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封面
正文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职场随感      南达 陈杏玲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思是听来的传闻是不可信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在话语传达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的缺失和走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天下班后,我和同事们做了一个游戏,24个同事分成4组,每组6个人。然后我对每组第一位同事说了一句话,让大家把这句话以一对一悄悄话的形式逐次传递到最后一个人。再请最后一个人把她听到的告诉大家。

       我传达的话是:“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了你,你梦到我了吗?”但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在传达完6个人后出现了4个不一样的结果,有的人回答是“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有的回答是“我昨晚做梦了,你有没有做梦”;又有的人回答是“你昨晚有没有梦到我”;更有甚者回答“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你了,你也梦到我了,是不是”。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变样了呢?原因就是大家把听不清楚的内容删了,或者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导致语句有变化,意思也改变了。通过这个游戏就是想让大家明白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的道理,同时这个道理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工作中,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可随意改变工作方法或步骤。比如是做缝盘工作的,我们要按照师傅教导的方法进行操作,该怎么缝就怎么缝,有不明白的要问清楚,不能因为不清楚或工作不方便就改变原来的操作方法,或者又随意的按照自已的意思增加减少一些工作步骤。这样就可能会造成质量问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只有认真听从师傅讲解,与师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才能保证工作不缺漏、不走形。在教他人时也一样,要按照师傅教的方法进行再传授,不可随意改变方法和加减一些工作步骤,这样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保证。

       当然有时候耳听为虚,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因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学生解释,孔子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误会了。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一味的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或者眼睛看到的,而就认定一件事或一个人,我们要学会判断和思考,要分析清楚事实的真相,不能轻易下结论或做决定。只有学会思考和判断才能给我们带来高效的工作效率和稳定的品质,生活也才会有乐趣。所以请大家记住:耳听不一定为虚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一切真相要靠自己去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