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灵动指尖笔勤耕 妙手生花著文章

专刊      南湖 齐 馨

12.jpg

   作为通讯员,时刻要用眼睛与文字来收集与记录身边事,传递正能量、表达员工心声。在南湖通讯员队伍中,就有一位时刻用心记录感动与梦想的人,她就是南湖后整查补主任——杨春燕。

     以勤为径,不待扬鞭自奋蹄。

     2000年南湖后整刚承办流水线,春燕脱颖而出,第一批被选派到南华公司学习操作技术。热爱写作的她,白天学习专业操作技术,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还要练笔,将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有付出就有回报。2001年第5期,春燕的处女作《为了南湖的明天》被《南益管理通讯》刊登,从此春燕开始了她的通讯员之旅。她也成为南湖最早的通讯员之一。

  作为通讯员,写文章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除了平时多跟其他车间、部门交流发现新闻信息,春燕还通过阅读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写作能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10分钟碎片时间阅读,再用3分钟思考,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她抓紧利用业余时间写稿,经常一忙就是大半夜,春燕总结了自己在宣传报道中的“六勤”:即勤读书看报、勤看新闻、勤观察聆听、勤深入走访、勤学习练笔、勤投送稿件。

  以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

   忙碌,是春燕的真实写照。身为车间的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安排车间生产任务、跟进进度、及时解决车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之外,她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时刻关注并发现公司活动亮点、员工的闪光点,并用文字、图片记录下来。

  特别是旺季,她白天忙生产,晚上写报道,有时写到深更半夜,有人问她苦不苦、累不累,她总说:“苦不苦,比比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通讯工作是件苦差事,费脑筋、熬心血。可她爱吃这个“苦”。春燕说,写作,虽苦犹甜,虽苦犹乐。每写完一篇稿件,就像打胜了一场战斗,心中独自乐享着这一份喜悦。

  笔耕之路漫漫,春燕并不孤独。她坚信每一次经历,都会是一次心灵的蜕变,一次破茧成蝶的重生。经历的事多了,终于明白,笔耕就是一种历练,只要那颗心永远阳光,就能让人生的每一段日子都感觉到幸福指数在增长。

     以心作桨,乘风破浪会有时。

   要写出好的宣传报道稿件,需要掌握第一手材料。那么要求通讯员做一个有心人,用心捕捉新闻线索,深入现场去了解。春燕常说:“到现场才能感受得更深刻一些,写出的稿件才更有生命力一点。”

  2002年,南益集团技术总监施天泗老师专程来南湖指导工作。施老师虽已花甲之年,但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与员工一起加班加点,指出不足并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方法悉数教给员工,春燕被施老师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随后一篇《我们的老师施天泗先生》的通讯诞生了。稿子被《南益管理通讯》采用了,好评不断,大家认为,这篇稿子主题鲜明,反映的事实就在他们身边,让读者感到亲切,也鼓舞员工保质量、提产能的士气,营造了“你追我赶”的氛围。

  身为管理人员,春燕与班组姐妹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她采访了班组姐妹们,倾听她们发自内心的独白。当天晚上,她饱含深情写成通讯《我和我的组员》,很快又被《南益管理通讯》采用。这篇报道在提炼主题思想、选材立意上她颇下了一番工夫,深深感染着班组每一位员工,提升班组的凝聚力。

实践证明,只有用心,才能了解到员工的真实思想和诉求,才能发现她们崇高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捕捉到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让她们成为文章的主角。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作品,才会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

  在生产一线上的管理,让她获得大量素材和群众语言。2017年春燕参加了几次LE培训,在学习后不断总结,巧妙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并按照“贴近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员工”的三贴近的原则,撰写大量技改管理类文章,如《IE现场管理》、《培训后的学以致用》、《浅谈IE现场管理应用》、《我与IE缘》等,文章发表后,帮助更多人利用IE改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指引着大家在工作中持续改善,把工作做精做细。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耕耘结硕果。多年来春燕写出了许多好的作品,这一切来自于春燕几年如一日在宣传沃土上的笔耕不辍,来自于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心钻研,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一点一滴的积累。

“文字,提升了我对工作生活的热爱。我愿笔耕不辍,用触动心弦的文字来凝聚员工力量,做南湖发展的催化剂!为了追求的事业和心中的梦想,我将继续多学习、多写稿、写好稿,实现人生价值!”杨春燕满脸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