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长远的根本。如何把好质量关,绷紧质量这根弦呢?
一是强化全员质量责任意识。一线的员工对产品质量认识不够,认为只需要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其它与自己无关。这就造成各个环节质量意识的脱钩。尤其是旺季赶货时节,员工为了能尽早交货,忽略了对产品的质量检查,造成回头片增多,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去处理回头片,也浪费了资源。大货是做出来了,但效率效益却不尽人意。因此,我们要重视产品质量检查,不要顾此失彼。首先,我们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好自己的这一道工序,其次,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要有协作精神,上一道工序有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止于我而不能止于下。再则,我们要听取下一道工序的意见,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研究新方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二是要切实加强质量问题追究的责任。一件产品从织片到成衣装箱,漏针、线头这样看似琐碎的质量问题时有出现;也许因为中间环节多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但是为什么不在问题发生之前多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层层负起责任,严格把关,抓好细节措施,并且像爱惜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护产品,那么,平时容易疏忽的对质量不负责任的现象是能够避免的。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不合格品的管理是企业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不合格品管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对不合格品做出及时的处置,如返工、报废等,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系统因素,对症下药,使生产过程恢复受控状态。因此,不合格品管理工作要做到三个“不放过”,即没找到责任和原因“不放过”,没找到防患措施“不放过”,当事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三是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品质监控。提高产品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管理人员作为质量管理的中间环节,更要抓好车间的生产质量。积极开展车间思想教育活动,组织车间员工学习客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开展质量大比武活动,使员工意识到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进行控制,要用一双双“火眼金睛”“挑刺”对每批大货进行质量抽查,并对当场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员工学会自检,自查;要求员工在交货之前要逐一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半成品或成品就要及时地捡出来补织好再交货,以便切实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车间可以对在大货的质量问题成因及解决办法多做一些讲解和强调。在承织大货过程中,发现员工有好的生产方法,要及时跟大家分享;如果发现易出现的问题,必须给组员敲响质量警钟,防患于未然,大家齐心协力把质量问题控制在前,解决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