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正文
莫因小错误大局 于细微处见真章

评论      本报评论员

       今年六月,是我国第十九个“安全生产月”,全国上下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而集团工业系统一年一度的行政管理考评,也在五月全部完成,相关考核情况已陆续发送各公司,以便修正、整改。近几年来,安全管理在考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范围也从现场管理的硬件配备延伸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人员素养等软性层面。从今年考评的结果来看,各公司在安全管理的细节上还是失分不少,虽然大错不犯,但是小错频繁,更有甚者,年年出错年年错,这就应该提起重视了。

       小错误之所以无法杜绝,就在于责任人潜意识里觉得就算做错了一点点或者不做,也无伤大雅——水龙头没拧紧,流掉的水也有限;吊挂线电脑不关机直接拉闸,明天也照样开机运作;灭火器月月都检查合格,这个月不看也没问题……而事实上,在环环相扣的现代社会,微小的错误不断累积,也是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环太平洋”号轮船失事,而导致这样一条最先进的船在很好的海况下沉没的,就是船上二十一名船员每个人的“只错一点点”:水手违反规定购买私自了一个台灯;二副提出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容易倾倒,却没有干涉;服务生随手开了台灯,然后离开;例行安全巡视的人员略过了这个房间,没有关上灯。最终翻倒的台灯短路,成了火源。

       起火后,消防探头之前因为误报被机匠拆除了,责任人没有及时更换,无法报警;火情引起跳闸,机电长没有查明原因,直接将闸合上;三管轮感到空气不好,打给厨房证明没问题后打开了通风阀;厨房的人接到电话虽有疑惑但感觉自己安全,又继续做饭;不在岗船员们集合到厨房帮忙做饭,医生没有巡诊,电工值班时跑进了餐厅。火情在一群人的疏忽中蔓延。

       等到四个小时后发现火情时,已经很严重了,船长要阻断火源,关闭水手区,结果闭门器损坏,门被绑在船体上关不了;要灭火,但是水手区消防栓锈蚀无法使用;想自救,救生筏施放器坏了,绑在架子上放不下去,一船人走投无路。而事实上,这些设备问题在离港检查时相关检查人都已发现,但是麻痹大意,没有及时更换,船长也没空去看安全检查报告,错过了整改的机会。这二十一个人“只错了一点点”,最终导致了船毁人亡的惨烈海难。

       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只错一点点”的背后,是对隐患的忽视,责任的缺失,最可怕的是,如果所有人都抱持着这种散漫拖延、玩忽职守、粗心大意的态度,整个团队的严谨工作、认真负责的正向氛围荡然无存,就会引发大问题、造成大损失。我们要严防小错,从长远来看,也是为了肃清工作纪律、保证团队质量。

       小错的存在,反映出集团企业的管理还有不细致、不到位之处,规章制度还有不完善、监管不严、奖惩不明、教育不够的问题,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大家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高警惕,不因事小而放松,重抓细节执行,只有把人为错漏降到最低,才能切实提高管理质量,提升企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