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封面
正文
一棵值得叩首的榕树

南风文苑      黄旭钊

       公司移植一棵榕树,用一部农用车拉过来的,四位花工协力搬下来,我没帮上多少忙,用铁揪帮忙堆了一些土而已,花工浇了几天水就不再理他了,也没见过施肥除草的,却长势极旺,没两年就枝繁叶茂,一如蒸蒸日上的公司主营业务,甚是喜人。

       榕树四周是200平左右的大草坪,朝南正面百米远是公司大门口,我便理解了老板安排种这棵树的含义了,这肯定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一棵树了。她长得很快,很好,大约三年以后,必须砌起一个圆形花坛围住,美观又聚肥聚根。花坛不高,恰好让员工们下班后坐在花坛边沿聊天乘凉、拍照,于是便成了许多工友打卡景点,那时邀请女同事拍照是件很有勇气的事,女同事羞答答地同意了,我内心也是七上八下蹦蹦跳,都不好意思靠她太近,所以背对着背傻傻着笑,呵呵。

       榕树朝北,是一道隔开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围墙,后有一座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用的康乐楼,90年代,这里可以说是员工下班娱乐时间的小天堂,一楼有阅览室、图书馆、台球馆、乒乓球室,二楼有棋艺室、卡拉OK舞池、录像放映室,而我,我的工作就是负责这些的,我是一名专职的宣传干事,上班时间在康乐楼二楼,抄抄写写,组稿编稿,出版宣传栏和公司内刊,节假日写大字庆祝标语,晚上的时间放映录像,周末组织职工卡拉OK,舞会。我的办公桌摆放在窗前,窗外正面就是这棵榕树,每天我写作和思考,都望着窗外浓绿的树枝树叶,多少文稿和临习书法时都是窗外这棵榕树的见证与陪伴下完成的。这样的工作,现在想来都是多么的幸福,这样的环境,现在想来是多么的美好啊!

       整个九十年代我都在这栋康乐楼工作,晨昏之间,这棵榕树就像一位长者与我作伴,爱护着我,默默教育着我成长。都说公司是生产产品的地方,而我却是一位脱产人员,我的工作与书画笔墨为伴,图书馆的书任我读,练好书法,练好歌喉,跳好交谊舞,打好球,不管是工作时间或是业余时间对我而言都被允许,所以,离任至今我总觉得公司对我来说更象是一所学校,那段岁月就是我学生时代的延伸,而集团公司的领头人更象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老校长,他提出“勤奋、和谐、求实、进取”八字企业精神,“敬业乐群,任重道远”的企业愿景,一直激励着我在几十年的职场昂扬奋进,不负时光。当初虽然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董事长一两回,但只要有机会参加全公司的宣讲会,听他一次演讲,简直胜读十年书啊!他滴水不漏的语言逻辑,声情并茂的鼓舞性宣讲使人振奋不已,他总说要把人才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要让优秀的人才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要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一批批的后备人才,并且开本地区企业人才培养之先河,在集团公司创办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第四期管理干部培训班的脱产学习。在集团公司领头人极具号召力,在他的指挥下,我们作为分公司之一,战无不胜,业绩总是名列集团公司前茅,曾记得几次发生的洪涝灾害,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展现出可贵的抗洪精神,把经济损失尽力降到最少。曾记得公司开业的筹备历经一年的努力,上下齐心,把开业庆典办得喜庆、有台面,开业一事被列为当年度的福建十大热闻谈。曾记得公司参与镇里的迎接香港回归的庆祝活动,公司的准备工作受到当地政商界的高度认可。曾记得公司在工会活动、职工文体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是美名远播,被誉为南安的“五朵金花”,一切优异的业绩背后都因集团公司领头人神父般的教化,这一切我是一位渺小的参与者,榕树是默默静立的见证者,我也榕树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康乐楼门口的一条方面石头砌成的道路,路边有个自来水地下管口,应该是公司自来水管最低的位置了,每次遇上自来水故障,拧开这个水龙头,总还有水能用好一阵子,这也就成了我洗刷康乐楼地板提水的地方,某一天正在这个位置接水,遇见前几天邀请合照的那位江西小女同事路过,互相一个会意的微笑,感觉春风佛面,心里便埋下了种子,这棵种子也就是种在榕树下,从此生根发芽,开发结果。

       生根发芽以后,公司便传开了这个美丽的故事,有同事便有各种预言,有赞的,有支持的,有保守的,这些,在今天返回到    树下重拍时我们都还记得住,都化为一笑了之,其中的祝福,我们心领了! 

       曾记得,榕树下围墙边的那道铁门栅栏,这是所有员工下班必经之路,我在铁门栅栏上挂一个小黑板,是用来写通知通告的,也是用来写每晚录像播出的剧目的,小小的黑板成了我发挥书法水平的展台,行、楷、草隶各体我都能用上,把一个剧目写得很生动。

       30年后重回到故地,闲散地走一走,看着已经参天高耸的大榕树,榕树覆盖的范围比以前大得多,如今已经与康乐楼楼顶齐高,走在方石板路上,头顶也是被榕树照顾着,感觉很温馨,很熟悉。对着榕树我油然叹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怀想着当初的每一位同事的音容笑貌。公司几十年来兴旺发达,业绩喜人,利润可观,厂区经历过大面积的二次翻建,生产区楼房有好几幢,厂区外拓,扩容了两三倍,万幸的是,规划者似乎很人性化,很理解我这样的老员工,仿佛都为我留存着记忆,等着我回来走一走看一看,围墙、栏杆、锈迹斑斑的铁门,还有那整栋重新粉刷过外观的康乐楼,我那工作生活了多年的康乐楼,以及路边接水的位置,规整的石板路,青翠的草木,使得我频频拍照,我与妻重拍了一幅合照,虽找不回当年的青涩和羞答答的样子,却也倍感温暖,满满的爱意涌上心头。此情胜于一切,任何不愉快的过去都可以忘掉和抛去并且毫不在意。

       感恩当年的一切,感恩这个神奇的地方,感恩在这里曾经遇见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段往事,感恩校长!

       如果可以,我愿更衣沐手,正襟直立,向这棵长青长盛的榕树三叩首,因为这是我爱情和婚姻的起点。

       (本文作者为原南晶政务科宣传干事,现任泉州开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