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封面
正文
一生一事——记30年的南源情结

职场随感      南源 黄小兰

       《南村辍耕录》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南源之于我,是一生;针织事业之于我,是一事。进入南源,转眼已是半生,30年的岁月悠悠,难忘一点一滴。

南源印象

       小时候,家里穷,没读多少书,那时还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草草结束学业就外出打工了。经人介绍,我进入南源针织厂(当时称之“南华织造厂”)。遇见南源,便扎根这里,不离不弃。

       南益的企业文化“和谐 勤奋 求实 进取”,让很小就没有读书的我深受影响,让我和同事和谐共处,认真做事。在工作之余,也没有放下成长。前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过:“我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南源关注员工的精神成长,很早已经有一个独立图书馆。有了图书馆,很早就辍学的我有了自学的地方。我在图书馆办过借书证,即使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都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在南源,我还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团员。

       南源是一个宜居便捷的地方,厂门口有照相馆,有小卖部,生活条件便利。记得小卖部的两位老人家待人友善,为人非常好。不仅提供免费开水,还经常分享好东西,把南源的员工当成自家儿女去看待,让人有回家的感觉。每当下班时间,公司门口就会挤满一群小摊贩,商品应有尽有。当时宿舍的条件优越,特别是尤尼吉可公园,繁花似锦,有亭台,有喷泉,非常迷人。在业余时间,我都会和工友们在公园里走一走,散散心,一身的疲劳便烟消云散。

       南源还是一个员工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的好地方。每周六康乐楼都会开放,员工们可以在康乐楼唱歌、跳舞、打乒乓球……每年的劳动节、国庆节都会举办文娱晚会,尾牙还有抽奖,有员工抽到金戒指呢。看,南源,这么热闹非凡!现在的南源,每年也会举办中秋博饼活动、书法家写春联送祝福及联欢活动、集团十大歌手赛和“南益杯”知识竞赛。

南源情谊

       针织是一种传统手艺活,遇到技术难点在所难免。那时的我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难忘亦师亦友、技术过硬的主任林娇凤,难忘待人和善的组长温银玉,还有老机修黄宝谦医生,对我们的缝盘机台的疑难杂症,他都是“药到病除”。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摇机换成了电脑机,缝盘、挑撞也上了吊挂流水线,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款式越来越难,技术要求越高,好在我们和同事工友们互帮互助,共同攻克难关。遇到生活困难。我们也是互帮互济,一起快乐生活。正是因为这样,在南源的这片土地上,我们成了亲密的姐妹,成了最好的朋友,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即便已经离开南源的同事,我们依然深深记住属于我们的“南源情”。这份情,让早早辍学、有点自卑的我,找到了归属感。每逢节假日,我们不由自主约起来,相聚一起,回味往事云烟,闲聊当今生活点滴。

南源情结

       如今,我依旧生活在南源,在新的主任林晚青的带领下,我们朝朝暮暮、和谐相处,更加勤奋做事、热情待人,助人助己、助力企业发展。现在集团到海外发展针织工厂,国内工厂的自动化发展也日新月异。我记得林树哲董事长在集团优秀干部表彰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人要穿衣服,针织就不会倒。”我相信,南益的针织事业,一定可以长长久久!

       择一事,终一生,我愿扎根针织事业,用时间和匠心成就精品。感恩南源,爱在南源。南源,成就我的一生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