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GST是什么?我个人较通俗的理解它是服装IE人员执行工作的一种工具,就好比绘图人员的必备技能CAD一样,有了它才能够从手工绘图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省时省力、高效作业。GST也是同理,IE最基础的工作便是标准工时与工价的制定,以往的工价都是凭着经验估算,工时也没有一个标准,车间操作人员对自己一天该做多少的工作量并不明确,也没有合理的标准来界定。GST的核心作用就是制定标准工时和工价。那么下面,本人浅谈一下对GST相关知识的理解。
动作代码的分解
GST是GSD的优化,起源于MTM,所以标准的来源便是对动作的研究。动作代码分解主要是针对代码表中的52个代码发生的动作要素进行分解,另外,GST针对毛衫行业制定了28个毛衫专业代码,在GST系统当中,这一部分的代码称为手工动作代码,很多动作的发生时间不到1秒钟,用秒钟计算动作是不够精确的,GST的动作时间单位是TMU。MTM一般表现水平中1秒钟=27.8TMU,高表现水平中1秒钟=33.3TMU,国内基本采用前者作为换算单位。动作是不包含多余动作的,也不包含不科学的操作动作。如代码当中的CXFK,意思是将已折叠的衫片翻开(合上),那么这个代码的动作要素就是取、翻这两个动素,时间是23TMU,换算成秒钟就是0.83秒。
这个动作可以用于度尺、烫衣、包装等等。有人会问,翻开一件衣服怎么可能就翻开一下?没错,好比度尺,翻开一件衣服需要先后翻开左袖、右袖、衫身,那么我就可以给它3个CXFK的动作代码再给予一些其他的辅助动作代码进行结合,不同的款式需要综合运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
变量代码的理解
不同于手工代码是不变的,此类动作代码是可变的。代码中的数据是没有固定的值,根据不同的活动情况下变动的因素而又规律地编辑组成的代码。变量代码主要学习4种,平缝车种、专用车种、画线类、手工类。这里讲下平缝车种,它由4个元素组成:车缝、长度、线迹等级(N、L、M、H)、停车方式(A、B、C)。如F40NA表示车缝40厘米单层的线大约停车,如F20MB表示车缝20厘米明的弯线车缝结尾回针处停车。这里可以理解为机器的循环时间。变量代码相较于动作代码需要多一点理解力,动作代码则背记的要多一些。
综合应用
GST是一套软件系统,是需要进行录入的。第一,录入之前要根据吓数和样衣进行每个部门,部门中的每道工序进行命名,命名一定要标准统一,这样才会便于以后的检索和取用。第二,代码的应用要不断的重组和结合,一道简简单单的工序可能就要使用几十个代码,每道工序都需要进行讨论和审核才能使用。第三,代码只是净时间,标准时间的计算是净作业时间+机器宽放+人工宽放和捆扎时间,这样才是科学合理的。GST是需要建库的,前期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后续才能通过大数据进行快速制定标准工时,并且是在生产前制定出标准。那么前期的数据采集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采集数据需要先分析代码,再进行实地视频和评分验证,最后进行讨论和审核才能作为建库的数据依据。后续在制定标准中就可以直接在生产前通过吓数和样衣进行分析,调取数据库相似工序进行修改使用。
最后,相信到这里,GST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制定标准时间是基础,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分析出来的合理的、标准的时间,才能为后面的接、发单报价提供依据,为引进设备和工具做预算,为计算生产线各工位的平衡,为预先对生产排期提供准确的时间依据,为作业方法进行合理改良,为实现标准SOP等等,它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东西。没有标准时间,其它也就成了空谈。GST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时间研究方法就是在未生产前就开始分析完成,且时间上必须能满足品质要求和车缝技术要求。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和行业饱和的情况下,坚守旧习是不可取的,物竞天择,把握机会认真学习。吕辛先生曾说过:“社会越进步,分工越细。”科学化、合理化的标准,对于不断改善有着进步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