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时间观测的一般步骤:
1.熟悉必要的产品知识,如工艺,结构,客户,质量要求,制作流程,使用设备等。
2.了解制作过程的完整工艺流程,并记录,确保无漏掉工序。
3.选择开始观测的起点工序,比如是以首道工序开始,还是尾道工序开始。
4.认真对作业过程进行分析观察,识别作业是否是最佳状态——是否符合标准作业,员工的速率是否正常化。
5.利用秒表将完成一道工序的过程时间测量并记录在本,特别要留意工序起始的选择点。
6.反复第5步完成多组数据观测——通常最少5-10组数据。
7.对于整组数据中最大及最少的数据要进行检讨,一般数据间偏离不应超过20%,否则将视为异常数值则不使用。
8.反复4-7道步骤完成其它工序的时间观测。
9.观测后的数据再完成计总及平均值计算
完成后的观测工时要换算成标准工时,首先要对测出的工时进行时间评比。时间评比是一种判断与评价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间修正到合理的作业速度下的时间,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观测时间的影响。简单来讲,就是根据测时对象的表现、动作模式、手工灵活度、有效结果,来做出评比等级的高低,可以少至35分,高至150分!
对于刚学测时的人员来说,一般选择良好的员工来作为测时对象,而不选择极差、差的对象,因为极差、差的员工在作业的过程当中,不好把握他的有效工时与无效工时的断点,这样测出来的数据很不准确。
对测出的工时进行时间评比,就是我们要的标准工时了吗?当然不是。还要加一个时间宽放,才是我们要的标准工时!
时间宽放是指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由于“作业者的生理需要”、“作业方法的问题”、“管理需要”等原因,例如上卫生间、喝水、断线、换线、组长指导等,经常会造成作业中断产生作业时间以外的时间,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时间增加,即时间宽放,就是宽放率,通俗讲就是浮余。
那么宽放率应该给工人多少呢?根据日本采集的数据,服装厂的宽放系数为15%-25%,工厂环境越差,其宽放系数越高,像我们南益系的工厂宽敞又明亮,设备齐全、厂区设施完善,根据南泉厂的实际情况,给出的宽放率是18%。
那么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例如:普通男装T裇纳膊工序,测出十个数值:17秒86、19秒47、19秒45、 21秒97、20秒34、18秒77、19秒95、20秒79、18秒06、20秒24。去掉最高值21秒97, 去掉最低异常值17秒86。
那么其于8个总计值为157秒07,平均值=157.07/8=19.63 秒。其标准工时=19.63秒*120%*(1+18%) =27.80秒 这就是测时的单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我们是以正常人手操作的速度,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动作手势来作为测时的对象!
这样测算出来的标准时间是不以人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的数据,相对于以往主观的经验估算法比较有说服力。应该是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它不强调十分敏捷的动作或将机器参数调至不正常的状况而完成某项操作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