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是制造业企业提升现场管理能力的一种管理工具。但IE管理需要大量数据收集和动作分析,只靠几个IE管理员,难度很大,只有尽量发动员工参与,才能事半功倍。
集团毛衫系统推进IE的这几年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组织了大量培训。除了培训中心组织课程外,南华、南江、南源、南湖、南兴等公司纷纷举办专修班。其目的,也是以全员IE的态势,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创新。
在二○一七年度行政管理工作复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项工作又有了不少亮点。比如南江公司组织了IE小组,以瓶颈工序缝挑为中心,找到划花、吓数、织机可以改善的细节,减少缝挑工人的操作难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稳定质量;南湖公司后整查补主任杨春燕参加培训学习后,继续钻研,终于找到了运用IE工具改善生产的道道,她还将自己的经验写成《浅谈IE现场管理应用》一文,发表在上期的管理论坛中,获得了极大好评。南华公司在去年七月份组织各级管理人员IE培训之后,IE部将提案改善活动常态化,各工序每个月都提交改善建议,被采纳的改善建议,给予提案人一定奖励。到目前,南华公司共收到提案二十九份,通过且持续应用的有二十份,直接收益二十二万余元。而更宝贵的是,大家的信心和热情被极大激发,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这些经验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
适当的压力才能够推进。IE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从原理到应用,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去揣摩,这个过程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有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废。而终于成功入门的一些人,比如必须要应对产能压力的南江IE小组、面临着货期压力的南湖后整查补主任,再比如被IE部催着“交作业”的南华各工序管理人员,因为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压力,不得不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
要成为一线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一方面,一线人员最了解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要从日常细微处找改善的突破点,没有人比一线员工更擅长、更精准。另一方面,他们所欠缺的,可能就是思维角度的拓展和工具技法的辅助。而IE,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好工具。只要加强培训,他们就能如虎添翼。
集团企业目前IE工作还在起步,要实现全员IE的目标,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和更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