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召开的集团工业系统二○一七年度评优表彰大会上,林树哲先生再三强调,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进行思想意识上的破旧立新,是我们今年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换机器更要换脑筋”,更是对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当头棒喝。
换机器更要换脑筋,这是企业管理的铁则。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汉钢铁公司从德国引进一套最先进的电脑控制大型轧钢机,运行没几天发生严重故障停机,经过长时间排查,发现原因匪夷所思:有几个纸带孔洞被面条汤汁堵塞了,导致数据输入错误(那时候的电脑还是采用纸带打孔输入控制)。原来,老设备时代,工人在轧钢机控制室边吃饭边干活是常态,引进新设备后,脑筋没换,制度没改,吃饭依旧,以致闹出国际大笑话。这是一个换设备不换脑筋的典型反面案例。
电脑普及之后,大家都知道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我们的工厂基本都换上了新设备,硬件一流,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软件当然要随之更新,二者才能相互匹配,相得益彰。特别是海联新厂,设备堪称业内最先进,经营上管理上怎么才能与之相配?继续套用旧厂的那一套经营管理模式是容易的,但也是懒惰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必须要有全新的思路。从营业接单到内部制度,都要从更好发挥新设备效能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去设计。
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因此换脑筋是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
我们要把缺乏想象力、这也不可能那也做不到的脑筋,换成富于想象力的、敢于创新开拓的脑筋,把保守僵化的、墨守成规的脑筋,换成与时俱进、敢于尝试的脑筋,把被种种陈腐观念清规戒律禁锢的脑筋,换成打破框框、视野广阔的脑筋,把直线思维、眼光短浅、孤立想问题的脑筋换成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纵深思考的脑筋,把不科学的脑筋换成科学的脑筋,把懒惰的脑筋换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脑筋……如此等等。
如果我们的管理层、我们的员工都能这样换脑筋,我们的企业就是一个富于思想力的企业,是一个智慧的企业,不管前面重重迷雾,都能向着光明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