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封面
正文
童年忆趣

南风文苑      南发 王清娥

     童年,已渐行渐远,但童年里发生的一些趣事,却时时萦绕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一)拾稻穗

     时间如梭织一般,飞速地旋转。一眨眼功夫,就到秋收季节了。

  田野里,那金黄的稻穗,在绿色的稻叶掩映下,微微地低垂着娇羞的头,随风轻舞飞扬着。而有些稻子已经收割完了,空旷的田野里,有几只鸭子悠闲地啄食。还有一些田野里,农民们正挥舞着镰刀,收割着那迟了的稻子。那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农民们顾不上去擦,随手用衣袖一抹,又继续挥舞着手中的镰刀。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这样的秋收季节。

     那时,总是盼望着,稻子赶紧收割完。总感觉日子过得特别慢。于是,不到稻子完全割完,伙伴们就一个个打着招呼,各自挎着小篮子。一群小家伙,叽叽喳喳地,直奔田野去。“我们可不时去玩的,我们是去拾稻穗的。”我们对每个看到我们的大人们说。

  是的,收割稻子的时候,总会掉下一些稻子,或是稻穗。为了不浪费,当然,更为了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自动地挎着小篮子,去将落在地里的稻子拾回来,喂鸡喂鸭的。

  拾稻穗的时候,伙伴们会分成几组,比赛谁拾得快,拾得多。那时,整个稻田,就成了一个比菜市场还热闹的伙伴们的乐园。伙伴们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那欢笑声,穿透云层,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套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我们拾的不仅是稻穗,我们拾的更是快乐!

  (二)钓蛙

      小时的我,是个钓蛙高手。当然,钓的都是小小的田蛙。这些田蛙,最后都成为鸭们的大餐。

     每到夏天,田里的秧苗长到10公分高的时候,田里的蛙声一片。这时,就是钓蛙的好时节。

  拿个铁丝,围成圈,圈外留个把手,将个塑料袋套在圈上,就制成装田蛙的袋子。再拿根细长竹子,竹子尾端绑个细细的绳子,这就是钓竿了。绳子尾绑只蝗虫的脚,就是钓饵了。

  傍晚4,5点时,太阳还高挂在天边,赤热的阳光耀得晃眼,但还是有丝丝的夏风扑面而来。迎着这热浪,伙伴们三三两两,相邀成行,一起去钓蛙。田野绿油油一片,已经长到脚肚子高的秧苗轻轻地随风摆动,好似在迎接我们。伙伴们各自选好自己的位置,将钓竿放到田里,只需轻轻抖动钓饵,不用多久,就有田蛙上钩。看到田蛙咬住作为钓饵的蝗虫的脚,立刻轻轻地提起,将田蛙放入专用的袋子里。

       运气好的话,不到2个小时,就可以钓个几十只。当然,有时也会一无所获。这时,我们都会生气,扔掉钓具,卷起裤脚,直接跳进田里扑抓田蛙。虽然,不小心会压坏秧苗,甚至一身泥土,回家往往会遭到大人的骂,但却乐此不疲。

  当时,不明白作为钓饵的蝗虫的脚,并没有钓鱼用的鱼钩会钩住田蛙的嘴巴,为什么提起田蛙放入袋子时,田蛙不会掉下?现在想来,应该是田蛙舍不得放下已经到嘴的美食,并为此失去了生命。

       其实人也如此,在利益面前,往往明知有危险,却忍受不住诱惑,致使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