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小视频看到了四个字“纸短情长”,猛然想起“书信寄情千里”这样的古老通讯方式。
身处键盘时代,早已提笔忘字,传统书信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先生在《从前慢》这么写道。
这就是那个年代书信的魅力所在吧。印象中第一次见到纸质信件是孩提时代,某个周末在小伙伴家中,她恰巧收到了在外工作的爸爸从远方寄来的信,于是便打开同我一起读着。
时隔多年小伙伴的脸庞早已记不起来,但那种温暖和爱的感觉直到现在想起时依然能触动我的心。
我的高中时期,还是书信盛行的时期。沉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应试压力,怎么都叫人快乐不起来。
我们基本没有手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面对面互诉心声,毕竟每日三餐都是急急忙忙一路小跑着去往食堂。
那时候除了学霸们,大多数的我们喜欢以笔会友,当然也有人以信示爱,如此开始慢慢道来了一段故事。
你的书信只写给那个你想让他看的人,放于信封中,小心翼翼的折成喜欢的形状,亲自递给Ta或是贴好邮票塞进邮筒里,充满期待的等着对方收到、打开,也欢喜的盼着收到对方的回信。
当时的我们靠着彼此的分享、理解、鼓励、陪伴……走过了那些年,是美好而单纯的一缕记忆。
正如“春有风筝,夏有鱼,秋有青鸟,冬有雁,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那一沓年少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纸张早已去向不明。但我仍然记得当年收信时的窃喜,以及回信时铺成开来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都是满满的阳光和希望。
那个年代,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只交付与你,透过一纸一笔一字折射出来,传达到彼此的眼前,是多么难得的幸运和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