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封面
正文
家乡的扶阳书院

职场随感      南达 嘉 加

       我的家乡白马镇座落在崇山峻岭之间,是在大山臂弯下的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城古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充实、安居乐业。扶阳书院位于镇中心内,始建于清代光绪九年,是广西省清代六大书院现仅存的硕果;光绪三十二年,扶阳书院改名为高小学堂,浓郁的书香之风就从此诞生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漫步来到了扶阳书院。书院门口是白马镇中心的一条闹市街道,在周围的现代式的建筑相衬下,几座黑白相间古色古香的书院显得更加庄重典雅。院门正门上方,镶嵌的“扶阳书院”四个石刻大字,古朴浑厚,门墙上绘有状元及第、龙吐玉书的壁画,大门左右两边用大理石打造的嵌名联:“扶与钟淑气,阳德启文明”字体自然、工整、遒劲有力;整个书院主体是院屋三座,左右重廊,四周筑墙合围。

       走进书院,中间设有一道屏风门,门上的彩画、墙上的壁画透过岁月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据说当时学子入学,走过了屏风门,就可以除去顽皮,变得聪颖伶俐,乖巧可爱;直到现在我们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仍有流传着这个风俗,“当家里的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就会把小孩带到书院从屏风门走进去,一边给孩子讲述着书院里面的名人故事,一边往当年授教的学堂走去,到了学堂,坐在那些书桌位置上,尊注的看着孔子的画像,让孩子感受一下百年前的学习氛围,然后从屏风门走出来,再欢欢喜喜的去学校报名上学”。这是父母们寄予孩子们的厚望、代代相传,寓意深远!

       走过了屏风门,前面空旷的天井便是当年学子们玩耍小息的地方,天井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棵百年老树叫做“含笑树”,叶色碧绿, 枝叶丰荗,树叶层层叠叠相互輝映,显得古雅飘逸;左边的古树旁边有一口古井,是当年书院里面的师生们日常生活用水之源;右边的古树旁边有一副标示牌,记载古树的树龄大约130年了,相传是当时倡建书院的谢景升、李仁成、梁观光三位贤士共同种植。沿着古色古香的走廊走去,墙壁上张贴着一幅幅当代乡贤名人的画像和白马镇水土风情的简介,它生动的展示了古书院荣耀,传承着崇文重教的传统。

       往里面走进去,便到了当年老师授课的学堂,里面罗列着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书桌和凳子,墙壁中央悬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只见孔夫子谦谦有礼、面目慈祥,微笑的凝视着每一位来访者。看到此时的情景,我的思维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昔日的“幽幽书香,朗朗吟唱,历历在目:学子们手中拿着书卷,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着,书桌上摆满了笔墨纸砚,闪着莹莹碎光;古朴优雅的环璄中学习氛围是那么的浓厚”。从学堂内往外眺望,书院的屋顶上翘角飞檐,脊饰华丽,一群小鸟停留在流漓瓦上,时而飞起飞落,迟迟不愿离开,好像也陶醉于这片文学圣地之中。啊!这古树、古井、古书院一起见证了百年的风雨沧桑,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乡贤名人,她们像温情的母亲,守望着这里的儿女,流年匆匆,从未远去。

       走出书院大门,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心中不由激起一种莫名的震荡,时光荏苒,百年光阴,风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