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载光阴流转,五百六十余期墨香沉淀。在《南益管理通讯》创刊三十五周年之际,回望这条由岁月与奋斗共同滋养的“绿荫大道”,这份报纸恰是路上最忠实的同行者与记录者。它深深扎根于南益沃土,已然成为这片繁茂“绿荫”中生机盎然的一枝。此刻驻足凝望,我们既欣喜于“来时路绿荫依然葱茏”,也在审思如何让“黄鹂新声”更添清越,滋养更广阔的天地。
翻阅泛黄的旧刊,三十五载的风雨兼程跃然纸上。一份份《南益管理通讯》如年轮般,忠实镌刻着集团成长的每一个坚实足迹:创业的筚路蓝缕、技术的革新突破、市场的奋力开拓、荣誉的璀璨高光……字里行间沉淀的,是几代南益人流淌的汗水、闪耀的智慧与深厚的情感。这便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绿荫”——集团深厚的底蕴、稳健的根基与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坚守、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团结协作的团队力量,以及对员工始终如一的关怀。
三十五年来,这份报纸的角色,远不止于这片“绿荫”的守护者与传声筒,更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它始终恪守“贴近企业、贴近员工”的宗旨,植根于广大员工之中,坚持“员工自己写,写自己”,反映生产生活中的点滴思考与实践。它曾是、也依然是员工倾诉心声、交流经验、学习榜样、丰富精神的家园。尤为珍贵的是,《南益管理通讯》为集团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许多活跃在今日管理岗位上的骨干,当年正是从一名普通通讯员起步。他们在这片园地里磨砺观察、锻炼思维、提升表达,将一线的真知灼见凝于笔端,在记录企业发展、参与管理探讨的过程中,自身的管理视野与综合能力也得以锤炼和成长。这份报纸,见证并参与了许多管理者的“破土而出”与“枝繁叶茂”,成为南益人才梯队建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最初的有限印数到覆盖集团上下,报纸走进车间、办公室、生活区,这份源于宗旨的贴近与坚守,赢得了干部员工的信赖与支持,也收获了社会各界朋友的真诚赞誉。
五百六十八期的回望,更伴随着对当下与未来的审思。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我们也紧跟企业发展的脚步悄悄变样。面对这些年的新情况、新需求,《南益管理通讯》着力打造了系列紧扣“三贴近”宗旨的全新专栏——聚焦生产流程优化、资源节约与管理精进,分享降本增效实战智慧的“控本提效”;记录智能化升级探索与实践,交流新技术应用经验与思考的“智造进行时”;搭建开放平台,汇集各层面真知灼见,共谋精准经营之道的“精准经营大家谈”……这些专栏如同努力伸展的新枝,积极承担起企业知识沉淀与经验共享的使命。它们聚焦企业所需、员工所惑、生产所急,力求实用、提效,在企业内部乃至外部同行中都收获了关注与肯定,成为这片园地中践行宗旨、引人注目的“新声”。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挑战。如同许多走过漫长岁月的前行者所经历的,通讯员队伍的接续与壮大正成为一道现实课题。网络时代信息洪流的冲击,静心书写的耐心的消减,都让维系一支活跃的、来自基层的通讯员队伍面临考验。这不仅关乎稿源,更关乎那份在书写中锻炼人才、在交流中激发思考的宝贵传统如何延续。这提醒我们,要让“黄鹂新声”持续悦耳、更加丰盈,不仅需要内容上的创新求变,更需要思考如何重新点燃广大员工提笔记录、参与探讨的热情,让这份曾培育众多管理者的沃土,继续涌动着来自最基层、最鲜活的源头活水与成长力量。
三十五载光阴,一千多万字墨迹,《南益管理通讯》早已超越纸页的边界,深深融入南益的血脉肌理。此刻,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凝望这片由集体记忆与共同奋斗滋养的繁茂“绿荫”,我们深知,报纸的蓬勃生机皆源于源头活水的滋养,唯有众人拾薪,持续浇灌,这片承载着南益基因的“绿荫”方能根基永固,生生不息。让我们共同执笔,以思考为露,以实践为壤,在这片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里根植沃土,聆听新声,书写出南益更加辉煌的锦绣华章。